近日教育部召開了2019年第三場教育新春發布會,解讀日前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介紹《方案》主要內容和下一步貫徹落實的考慮,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副司長黃偉、發展規劃司副巡視員樓旭慶、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長王揚南分別介紹“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支持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和1+X證書制度試點的工作考慮。
“雙師型”教師隊伍如何建?如何支持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有哪些工作考慮?
方案》提出,要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到2022年“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總數超過一半。“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目前取得了哪些進展?下一步如何建設?
看數據
2018年,我國職業院校專任教師133.2萬人,其中,中職專任教師83.4萬人,高職專任教師49.8萬人。
“雙師型”教師總量為45.56萬人,其中,中職26.42萬人,占專任教師比例31.48%;高職19.14萬人,占專任教師比例39.70%。
看舉措
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的決策部署,教育部通過健全職業院校教師標準體系和管理制度、實施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選聘行業企業兼職教師等舉措,推動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規模不斷擴大,“雙師”素質持續提升,“雙師”結構逐步優化,為職業教育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看謀劃
一是完善“雙師型”特色教師隊伍建設制度。研制《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的職教教師專業標準體系,明確新時代“雙師型”教師素養的國家要求。優化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布局結構,構建以師范院校為主體、綜合性大學參與、產教融合的職教師資培養新體系。建立“雙師型”教師資格準入、任用管理制度。
二是建設引領教學模式改革的教師創新團隊。印發《國家級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聚焦戰略重點領域,建設一批國家級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推動實施基于職業工作過程的模塊化課程、項目式教學。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分級打造師德高尚、技藝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青年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等高層次人才隊伍。
三是聚焦“1+X”證書制度開展教師全員培訓。對接“1+X”證書制度試點和行動導向的模塊化教學改革,培育一批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教師。全面落實教師5年一周期的全員輪訓,探索建立新教師為期1年的教育見習和為期3年的企業實踐制度。實施職業院校教師境外培訓計劃,分年度、分批次選派職業院校骨干教師校長赴德國研修,學習借鑒“雙元制”職業教育先進經驗。
四是建設校企人員雙向交流協作共同體。建立校企共建的100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100個教師企業實踐基地。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每年至少1個月在企業或實訓基地實訓。完善“固定崗+流動崗”資源配置新機制,支持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高校聘請產業導師到學校任教,遴選、建設兼職教師資源庫。
《方案》提出“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的發展目標。如何支持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看數據
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十三五”期間實施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項目,支持各省份推薦的100所應用型高校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十三五”期間對每所項目高校擬投入1億元。
廣東、河南等20多個省(區、市)出臺了引導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文件。
300所地方本科高校參與改革試點,大多數是學校整體轉型,部分高校通過二級學院開展試點。
看進展
教育部通過部門協同、部省合作,持續推動轉型改革向政策保障、深度轉型、示范引領邁進。一是做好應用型高校發展的頂層設計;二是支持省級試點高校發揮示范作用;三是加大對應用型高校的投入力度;四是完善產教融合發展的政策環境。
看謀劃
一是要支持各地調整優化高等教育布局結構,在高校設置工作中更加重視應用型本科高校,探索建立高等教育分類體系,推動高等學校多樣化辦學、特色化發展。
二是推動高校招生計劃向產業發展急需人才傾斜,提高應用型、技術技能型和復合型人才培養比重。新增高等教育招生計劃主要向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傾斜。
三是重點加強應用型本科高校實驗實訓實習環境、平臺和基地建設,鼓勵吸引行業企業參與,建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的實驗實訓實習設施。
《方案》明確提出,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即1+X證書)制度試點,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證書制度如何推進?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什么?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畢業生、社會成員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也是對學習成果的認定。
證書體現崗位(群)能力要求,反映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所需要的綜合職業能力,全面涵蓋專業知識、職業素養和技能操作,分為初級、中級、高級。
院校在試點工作中要進一步發揮好學歷證書作用,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基礎,處理好1與X的關系,堅持育訓結合、內外結合、長短結合,促進書證融通,以人才評價模式改革帶動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學生自主選擇參加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與考核,不作為畢業的限制條件。
1+X證書制度如何設計?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1+X證書制度設計的重要內容,是一種新型證書。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開發與實施,將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健全社會參與機制,面向社會招募培訓評價組織,實行目錄管理,建立退出機制。
培訓評價組織對接職業標準,與國際先進標準接軌,按有關規定開發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負責實施職業技能考核、評價并發放證書。
教育部將聯合行業部門、行業組織,并積極發揮全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等專家組織作用,定期對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關工作進行“雙隨機、一公開”的抽查和監督,對培訓評價組織行為和職業院校培訓質量進行監測和評估。教育部、人社部兩部門目錄內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具有同等效力,持有證書人員享受同等待遇。
下一步如何推進?
1+X證書制度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從試點做起,穩步推進。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試點方案,堅持政府引導、市場調節,育訓結合、質量為上,管好兩端、規范中間,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原則,在部分省份和學校,圍繞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術技能人才緊缺領域,部署啟動試點工作。
來源:職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