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學校以大傳播的理念、全媒體的視野,致力于廣播、電視、電影、報刊、出版、網絡及新媒體等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建校50多年來,學校培養了大批廣播電視領域高層次人才,被譽為“中國廣播電視人才的搖籃”、“信息傳播領域的知名學府”。
中國傳媒大學較同類學校中有四大特色
一、超強的教學師資
中國傳媒大學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優勢。曾經培育出活躍在電視、廣播級傳媒領域內眾多優秀人才的教學團隊,將為學生設計優秀的教學內容、課程計劃,提供好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質量,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前沿系統化的專、播音員、主持人的素質會更高,適應力會更強,種類會更多,個性會更鮮明。這是因為:
1、電臺、電視臺、等媒介相互融合,使得播音員、主持人不光能出聲在電臺主持,也能上鏡在電視臺主持:反之也有可能成立。
2、節目分化越來越細,主持種類越來越多。如文藝節目主持,又可細分為綜藝類、娛樂類等;少兒節目主持也可有講述式、游戲式、表演式等多種。細化后崗位多了,可能會出現一人多崗,這更要求主持人的適應能力要強。
3、由廣播到窄播又到交互式傳播,21世紀不光是信息社會,更是美學的世紀,既傳播信息也要出精品。所以,要求主持人要具有較高的知識素養、專業水平和能力,富有較為鮮明的個性特征和人格魅力。
播音主持創作的屬性呈多質性,播音主持藝術學科的知識構成呈復合型。其創作既有再造性,也有創造性,是再造和創造的統一。從對其符號系統重新構建來看是創造,從對前一次創作過程創造后所形成的創作素材來看是再造。這創造和再造,有時交互進行,有時同時開展。由于其技術含量增多,其知識結構表現為以新聞、語言、藝術、技術為主要版塊的集成,是各知識結構群的有機統一。
二、全新的課程設置
根據各專業教學要求,特別是當今專業的未來發展及就業需求特點,將各專業的本科課程打包精選,壓縮為2年的課程,教學上更加突出重點,更加突出學以致用。這樣做大的好處就是縮短了教學周期,是學生能夠盡早進行實訓、實現就業。
三、獨特的教學模式
在完成中國傳媒大學所以課程的同時,根據就業的實際需要,為學生設計了注重實訓教學、注重氣質養成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就讀期間得以接受諸多著名的學者、明星以及行業內的領軍人物的課程或講座,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形成獨特的行業氣質。同時,學生就讀期間更可以在各專業國內頂尖的如光線傳媒、時尚集團、鳳凰傳媒、樂視網、幸星動畫等機構內接受實訓、實習。
四、強大的明星團隊
強大的明星、名師團隊資源,定期地為學院師生舉辦大師班和學術講座等活動,直接地與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專業交流。其中包括:
著名內地音樂人韓紅、張亞東、小柯、羽泉、高曉松;
臺灣著名音樂人李宗盛;
著名導演甲丁、孟欣;
著名戲劇導演林兆華、李伯男;
著名編劇、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導師徐瑛;
著名主持人何炅、謝娜、李靜、戴軍、梁永斌、趙普;
三界央視春晚語言類節目導演、央視"非常6+1”及“夢想中國”導演、表演指導秦越;
亞洲流行舞蹈教育家Kenn;
著名表演藝術教育家、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常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