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搶灘熱門地區
在考生和家長中間,有相當一部分人熱衷于搶灘京津滬等發達城市或者東南沿海地區,相對而言,東北、西北等地高校生源則相對不足。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確實在發達的經濟背景下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但是,大學培育人才的質量也不能和地域環境的優劣簡單對接,更多的崗位同時也意味著更為激烈的競爭,考生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力、性格決定是到大城市中投身于激烈競爭還是在小城市中尋找自己的天地。所以考生填報志愿時要充分考慮個人的綜合實力、招生學校、專業及畢業后就業情況、家庭經濟狀況等多方面的因素。
誤區二:只看名牌學校
近些年的報考過程中,名牌大學的巨大號召力無法爭辯,很多學生和家長對于報考名牌大學趨之若鶩,結果,名校的熱門專業報考人數過于集中,第一志愿在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以上的人數為計劃招生人數的數倍之多,“撞車”現象嚴重。其實,很多默默無聞的高校中也包含很多在大學學科排名考前的專業,他們同樣可以為學生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和深造機會,做“雞頭”還是“鳳尾”,其實值得考生們仔細掂量。
誤區三:追捧熱門專業
這可能是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過程中遇到的大問題,以目前的形勢分析推測哪個專業熱門、哪個專業冷門,往往會成為很多人報考志愿的依據。然而,今天的熱門明天就會因為就業形勢的嚴峻變成冷門,今天的冷門也完全有機會爆冷成為熱門,教育部日前公布的2009年本?茖I就業狀況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所謂的熱門專業比如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就業率僅在85%至80%之間,法學、新聞學就業率未達80%。而傳統的采礦工程、石油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地質工程、飛行技術、航海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等專業就業率均在95%以上。孰熱孰冷,值得權衡。
誤區四:受學校校名誤導
在考生的報考材料中,部分專業性原先尤為吸引人的眼球,“電子科技”、“地質”、“石油”、“信息”之類院?瓷先ズ苡刑厣,但實際情況是,很多聽上去或時髦或龐大的院校其實名不副實。據了解,全國眾多高校在合并過程中,有的是為了整合教育資源,形成規模優勢,但也有個別院校更換校名卻是為了奪人眼目,吸引考生和家長注意,所以考生及家長應該多了解學校的辦學和就業等詳細資料,不要被個別學;ㄉ诘拿炙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