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結束后,那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和家長陷入糾結之中:想上心儀的普通高中學校,顯然分數不夠;中等職業學校大門敞開,卻擔心未來的發展受限。針對此現象,安徽省教育系統人員紛紛給出自己的建議。
初中畢業后 合理分流是必然選擇
涇縣教育體育局的王伯全說:“每年教育主管部門都要求各地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強化招生統籌,引導初中生源合理分流。原則上要按50%的比例引導應屆初中畢業生向中等職業學校分流。”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開篇強調:“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王伯全認為,社會普通民眾對于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實際上存在著一定的錯位。人們普遍認為既然讓孩子上了普通高中,自然就是為上大學做準備的。實際上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高等教育和職業發展做準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簡言之,也就是說我國的普通高中為學生以后三個方向的發展做準備,即適應社會生活、高等教育和職業發展。國家已經充分考慮到普通高中學生畢業后的去向,即走向社會、上大學和上高職院校。中等職業教育是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人才,這類人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繼續學習的能力、創新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是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教育
“很多家長不是真的為了孩子好而做選擇,而是為了‘面子’做的選擇。”王伯全說。合肥市第42中學湖畔分校的阮宏云有同樣的感受,他認為很多家長對中等職業學校存在一定的偏見,即便孩子成績不理想,上普通高中分數不高的話,有的只能走民辦,學習費用上稍高,而且,更要求孩子自律,否則三年后的高考也很難如愿,反而給家庭和學生帶來負擔。
對此,合肥市第38中學東區的陳姝給出建議,如果成績優異,自身又想深造,那么選擇普通高中較好;如果文化課成績并非十分突出,自身動手能力比較強,那么中等職業教育可能是更好的選擇。事實證明,文化課成績不好不等于能力差,學習成績不拔尖的學生也能成為某個領域的能工巧匠。教育不應該被分為三六九等,每一個孩子自身的行為習慣、意志品質、興趣愛好、能力發展存在差異。王伯全建議,家長要做出理性的分析,規劃好孩子今后的發展方向,選擇讀普通高中學校還是中等職業學校。高中階段文化課學習任務重,高考的考查標準也是以文化課為主,而中等職業教育更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建議孩子選擇成長道路。同時,要多聽聽孩子的意見。總而言之,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條條大路通羅馬
陳姝指出,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教育強國的要求相比,我國職業教育確實還存在著體系建設不夠完善、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建設有待加強、制度標準不夠健全、企業參與辦學動力不足、辦學和人才培養質量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到了必須下大力氣抓好的時候。沒有職業教育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2020年1月,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發布《職教中國行動宣言》,這既是職教一系列改革演進使然,也是職業教育向著春天奔跑吹響的號角。辦有尊嚴的職業教育,做驕傲自信的職校生,當幸福快樂的職教人。這是職業教育未來發展的愿景,預示著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很多見家長對中等職業學校不認可,大多認為學歷是個軟肋,擔心孩子到大企業應聘時,往往邁不過學歷這個門檻。阮宏云解釋道,上中等職業學校注重的是技術技能的培養,畢業后可以雙向選擇,既可以選擇就業,也可以選擇深造。中職畢業生可參加對口高考,通過另一種方式考取心儀的專科、本科院校。“對于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直接免試入學。”陳姝說,“據規定,中職生在全國技能大賽中獲三等獎及以上獎項,可獲得免試保送上本科機會。”宣城市工業學校的何平建議家長們可以多了解一些國家政策,目前,國家大力暢通中高職銜接,如“3+2”“3+4”等模式。更多的學生可以通過“對口升學”,以“知識+技能”的考核模式,進入高等學校深造,從而實現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的無縫連接。同事,很多中職學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學水平都有提高,建設成了很多國家級中職改革發展示范學校,這些一流的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建設有著長足的發展,國家級、省市級的重點建設專業、地方特色專業紛紛上馬,“校企合作班”、訂單班更是校校皆有,這也打消部分家長覺得學生難就業的顧慮。
在采訪的最后,阮宏云告訴記者,走高中之路,也許強手如林,還要經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驗;走中職之路,也許暫不如意,可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無論走那條路,路都在自己的腳下,努力才是王道。
文章來源:安青網
作者:記者 黃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