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職業院校實施現代學徒制,與企業合作進行職業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這樣有利于招生,也有利于學生的就業,但是職業院校在選擇合作對象的時候,千萬要擦亮眼睛,培訓機構可以充當合作企業嗎?大家可以聽聽河北技校網的小編來為大家分析!

校企合作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借助企業資源和真實工作環境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精神,了解企業文化;二是合作企業作為培養主體,承擔培養任務,能夠接受適當數量的畢業生就業,實現學生從學徒向企業職工的身份轉換。
實施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過程中,合作企業必須符合學校的目標要求。部分職業院校在推進現代學徒制過程中,由于急于取得成果,在當地尋找實體型合作企業困難的情況下,選擇了外地職業教育培訓機構作為合作伙伴。這種選擇是否適當,作為一種嘗試,不能完全否定,但必須謹慎。
據了解,某高職院校在2017年的招生計劃中,一個系的三個專業合作的三家單位全部是外地民營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其中兩家是由個人創辦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金只有一百萬元,注冊時間分別只有三年和一年;另一家注冊資金一千萬元,注冊時間也只有兩年。學校與三家單位簽訂的合作協議都是學校負責招生,第一年在學校學習基礎文化知識,第二年由合作單位培養職業技能,第三年到合作單位推薦的實體企業頂崗實習。
對于這種與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合作的現代學徒制模式,筆者感到憂慮。職業院校探索與社會培訓機構合作實施現代學徒制,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培訓機構的培養能力是否能滿足培養目標要求。一般來講,社會培訓機構在職業技能培養上更突出實用性,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居多,不符合學歷教育和終身教育理念要求,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可能落空。在培養目標實現上,職業院校可能失去控制。培訓機構的師資隊伍是否能完成培養目標要求也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二是學習費用的分擔上有可能增加學生負擔。職業院校招收的學生,繳納學費是必須的。而培訓機構是要盈利的,不可能不收取任何費用,而這部分費用是從學校收取的學費中分割還是另外收取?分割,學校收入減少,會不情愿,且有可能不滿足培訓機構要求;另外收取,增加學生負擔,而且數額一般超過學費。學生是否愿意參加這樣的學徒制?
三是畢業生的頂崗實習和就業。作為社會培訓機構,是否有能力安排學生的頂崗實習?實習單位是否能完成培養目標要求?實習待遇如何?實習結束后實習企業能否錄用學生就業?錄用畢業生的企業提供的工作崗位是否適合?待遇是否公正?有無附加條件?這一切都需要慎重考慮,落實到協議里。
四是要考慮合作的培訓機構存續時間的長短,會不會出現中途解散的問題。因為與學校合作的培訓機構都是私營性質,具有突出的逐利性,一旦利益目標低于預期或不能實現合作協議的要求,極有可能出現中途解散情況而導致錢款無法追回。這是讓人擔心的,也是有病亂投醫情況下容易發生的。
職業院校可以探索與社會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合作實施現代學徒制,但必須謹慎,并合理控制合作規模。目前,一些院校領導想盡快滿園花開,實施現代學徒制或校企合作培養的專業過多,從而選擇的合作單位良莠不齊,有可能埋下隱患。這就需要同學們在報名學校的時候能擦亮眼睛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