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工廠都是有無數個工人忙碌的。但黃山市的這家工廠例外,在部署了工業機器人后,工人傳統的工作交給了機器人完成。操作機器人需要2個員工,而機器人可以抵得上10個員工。這不僅僅節約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生產效率,機械臂幾分鐘就完成了整個環節的工作。下面羅伯特機器人培訓的老師就帶你走進這家神奇的工廠。

一臺機器人相當于10個工人的工作量
冷氣開放的車間里窗明幾凈,兩個員工配合操作一臺4軸工業機器人,只見聽話的機械手臂在輾轉騰挪之間,很快完成了粘膠、上錫膏、跳線、聯接等環節。8月10日,記者來到黃山市祁門新飛電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被自動化車間的這一幕深深震撼和吸引。
這臺機器人每天可生產3萬只橋式整流器,相當于原來10個工人的工作量。這兩年引進的工業機器人,為我們的轉型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該公司總經理胡文新介紹,公司主營環保型橋式整流器,自2014年底遷至華楊電子工業園區以來,就著手啟動引進工業機器人,斥資300多萬元從山東淄博一家專業企業購買了數臺工業機器人。目前該公司已有3臺4軸機器人和10臺3軸機器人,均為全程控制模式,操作較為簡單,員工經10至15天培訓即可基本掌握要領。
滴滴滴滴,記者在車間里看到,一臺4軸的自動粘膠機正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一板一眼地工作著。兩位女工只要篩檢好芯線后鋪在塑料制板上,剩下的裝訂、上膠、粘合等程序均由自動粘膠機“承包”。一旁的陳大姐告訴記者:“我來的時候就已經有這臺機器了,老員工都很羨慕我,說現在干的活比她們以前輕松多了。”
嘗到甜頭的胡文新不但積極采購機器人,還開始自主研發。以前產品測試、打上標識、切線等工序要分開進行,而“新飛”與機器生產廠家共同研發的自動測試打標機,將這些工序整合起來,每小時可測試6500個產品,差錯率低至三十萬分之一,兩臺機器一天的工作量抵得上原來的30個人工。胡文新高興地告訴記者:“‘機器換人’的主要成果是降低了勞動力成本,初步估算每臺機械手能完成相當于8個人的工作量;在沒有減少勞動力的情況下,近一年來,我們的產量提高了30%左右;另外產品合格率也進一步提高,從90%左右達到目前的97%~98%。“
在未來,隨著工業機器人成本的降低將會有更大范圍的應用,比如采茶業、屠宰業。很多企業會面臨“招工難,用工難”問題,勞動力緊缺現象嚴重,而工業機器人可以部署任意臺且24小時都能工作,這些都是工業機器人獨有的優勢。所以,今后從事工業機器人研發、操作和維護的人才將更加吃香,學工業機器人專業前途大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