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我省地域特點及中醫防治瘟疫經驗,經過有關專家研究,4月12日省衛生廳、省中醫藥管理局下發《河北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醫防治方案(2013年第1版)》,開出預防藥方和治療預案,同時提醒公眾要相信科學,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態,注意作息規律,適度鍛煉,營養均衡,注意衛生,盡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不暢的公共場所,出現發熱、咳嗽時應戴口罩并盡早就醫。
預防中藥應由執業中醫師開具處方
在方案中,中醫藥預防的重點人群包括:有疫情地區的重點從事禽類養殖、販運、銷售、宰殺、禽類食品加工等密切接觸人員,以及兒童、老年人、有慢性基礎疾病等免疫力較低的人群。
其中,對于疫區內無接觸史者,專家給出的預防處方為:大青葉3g、菊花3g、藿香3g、牛蒡子3g,每日一劑,開水浸泡,小量頻飲,服用3-5天。對于疫區內有接觸史者,專家給出的預防處方為:大青葉10g、菊花10g、藿香6g、牛蒡子10g、甘草3g,每日一劑,水煎150毫升,分1-2次飯后溫服,服用5-7天,同時根據身體情況進行藥物加減。
有關專家提醒,預防中藥應由執業中醫師開具處方,不要自行選擇用藥。孕婦慎用;過敏體質者慎用。預防中藥不宜長期服用。服用預防中藥后感覺不適者,應立即停止用藥,并及時咨詢執業中醫師。
治療重點放在發病早期
根據人感染H7N9禽流感發病特點,專家初步認為本病屬于中醫“溫病”、“瘟疫”范疇,早期為外感疫癘之氣,疫毒犯肺,晚期為邪毒內陷,內閉外脫。
針對疫毒犯肺,即出現發熱,咳嗽,少痰,頭痛,肌肉關節疼痛,舌紅苔薄,脈數滑等臨床癥狀,專家給出的參考處方為:生石膏30g、金銀花30g、大青葉15g、連翹15g、麻黃3g、炒杏仁10g、前胡10g、白前10g、射干10g、羌活10g、浙貝母10g、炙杷葉10g,每日一劑,水煎300毫升,分兩次溫服,重癥可每日兩劑,同時根據情況進行藥物加減。可選用的中成藥為:疏風解毒膠囊、連花清瘟膠囊、金蓮清熱泡騰片、小兒清肺化痰顆粒、感冒軟膠囊、利咽解毒顆粒、清開靈軟膠囊等。中藥注射液可選擇喜炎平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清開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等。
針對內閉外脫,即臨床癥狀為:體溫不升或體溫略高,面色蒼白,四肢厥逆,大汗淋漓,神志不清,或躁擾不寧,脈沉細或脈微欲絕等,專家給出的參考處方為:紅參(或西洋參)10g、附子10g、山萸肉30g、麥冬15g、五味子10g、煅龍骨30g、煅牡蠣30g ,每日一劑,水煎300毫升,每2小時50-60毫升鼻飼。中藥注射液可選擇參麥注射液、參附注射液、生脈注射液等。
有關專家提醒,應當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思想,治療重點放在發病早期,以清瘟解毒、宣肺泄熱為主,后期輔以益氣養陰,或扶正固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