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上出現了偏科的情況,家長一定會非常著急。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冷靜下來,和孩子一起分析、尋找原因,再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糾正偏科的學習計劃,讓孩子在學習上不再“跛腿走路”。
教育專家席忠華
河北省家庭教育學會會員
河北省家庭教育培訓指導中心高級講師、咨詢師
中央教科所家庭教育報告團高級講師
最近有一位家長向我咨詢,她的孩子上初中一年級,現在明顯出現了偏科現象。“其實早在小學的時候,我就發現孩子的語文成績總是沒有數學成績好,當時也沒有在意,可升入初中后,語文成績越來越差,幾次考試都沒有達到平均分,我該怎么辦呢?”
孩子學習偏科的原因有很多,我們首先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找到孩子偏科的原因,然后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解決方法。
偏科原因 智能優勢不同
對策 學會以“勤”補“拙”
根據哈佛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的研究,每個人身上都至少綜合地存在著八種智能: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身體運動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自省智能。具體到我們每個孩子,有可能有一兩項智能是比較突出的,也有可能是各方面智能均衡。
假如孩子數理邏輯智能突出,而語言智能不突出的話,很可能出現數學成績突出而語文成績一般的現象。具體表現是:用較少的時間學數學就可能學得很好,而用相同或更多的時間在語文上,則沒有明顯的效果。
針對這種情況,就要讓孩子在語文上多下功夫,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用“勤”來補“拙”的辦法。當孩子通過努力取得成效的時候,就有了學習語文的成就感,這樣會反過來促使孩子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孩子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就會更高,這樣就會形成良性的循環。
同時,家長還要告訴孩子,科目不同,獲得知識的特點和方法也會不同。比如說,數學是講道理的學科,只要把道理搞明白了,知識也就相應地掌握了。而語文不同,不僅要弄明白而且還要記住。無論是數學還是語文,明白和記住是一回事,而會在適當的時候應用是另外一回事。能夠做到舉一反三、活學活用,也就是具備了所謂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最高境界,沒有深厚的“功夫”是不行的。數學的應用目前來說,除了做應用題以外,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道理能夠搞明白即可。而語文的學習,除了記憶和理解字詞以外,還要學會閱讀和寫作。這就是為什么小學時候偏科現象不明顯,而到初中時明顯的原因,因為初中加重了閱讀和寫作的分量。
偏科原因 心理原因所致
對策 學會適應環境
孩子由于某個階段不喜歡某門功課的老師,把對老師的厭煩轉嫁到了該門學科上:當上該門課的時候,孩子出現了抵觸情緒,不配合老師、故意不聽課、上課睡覺甚至搗亂等。由于孩子的行為又引起了老師對他的負性評價,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使得孩子面對這門功課的時候,負性情緒很高,在潛意識中拒絕接納這門課的知識,從而使得功課越來越差。
這一現象在任何一個孩子的身上都有可能出現,最好的方法是家長把預防工作做在前邊。從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就要多跟孩子講學校里令人愉快的事情,講老師的兢兢業業,講老師對學生的付出和愛,講對老師的感恩之心等等。尤其是要跟孩子講,老師是個普通的人,既然是普通人也有可能會犯錯誤。打了這些“預防針”之后,孩子到學校的關注點就會不同,他不是從老師和其他人身上找缺點,而是發現老師和同學身上閃光的地方,這樣就不容易對老師產生厭煩之情。
一旦出現孩子不喜歡某位老師的情況,那么家長就要客觀地去分析,是老師的原因還是孩子對待他人的方式問題。如果是孩子在對待他人的方式上出現了問題,那就不單是在學校的問題了,今后走上社會也會容易在與人交往中出現問題。這種情況,就要對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給予指導,讓孩子的心態變得陽光,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讓他設法去發現這位老師的優點和可愛之處。只要家長引導到位、得法,相信孩子會轉變自己的觀念的。
如果真的是老師在某些事情的做法上出現了問題,家長首先要幫助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或許當他站在老師的角度去看一件事時,他就可能理解老師的某些行為和做法。如果無論站在哪個角度看老師的做法都欠妥,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社會是復雜的,不但在學校,以后走入社會,都會遇到許多的人和事,我們不可能讓周圍的環境或某一個人都變成自己喜歡的,那就要學會適應。而在這里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孩子明白:老師是一回事,功課是另外一回事,你可以不喜歡某位老師,但不能因為這位老師的原因而不學這門功課,這樣受損失的是你自己。
當然,必要的時候,家長或孩子可以跟老師去溝通,但是千萬要注意跟老師溝通的方式和方法,因為我們的目的是改變老師對孩子的做法或態度,而不是去批評和教訓老師,以免起到相反的作用。
如果父母引導得好,孩子又明事理,一定會收到不錯的效果。一旦孩子轉變了對待這門功課的態度,成績自然會慢慢得到提升。
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長不是去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而是指責學校、指責老師,甚至給孩子轉學。這樣做的結果,使得孩子學不會從自己身上去找原因,也學不會適應環境,而且還有可能讓孩子學會錯誤的歸因方式,一旦出現什么問題,把責任歸結為學校、老師、環境或其他人身上,這對孩子人生的發展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所以,家長幫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正確地判斷是非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偏科原因 學習方法不對
對策 學會找到規律
孩子某一科成績不好,有時候不是因為孩子在這一方面的智能不夠,也沒有發生什么特殊事件,而是由于孩子沒有摸清該學科的規律,沒有找到該學科的有效學習方法。
如果家長有能力,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該學科,引導孩子入門。如果家長沒有這個能力,可以向外界尋求幫助。
現在社會辦學的機構很多,需要家長通過調查、了解和分析,找到一個適合孩子的社會學習機構,找到一種適合孩子的教學方式。當孩子把這條學習的通道打通以后,很快就會入門上道,成績也很快就會趕上去。
當然,也可以找孩子該門功課的老師,一起商量對策,尋求老師的幫助。
如果集體授課對孩子沒有幫助的話,可以幫孩子尋找合適的一對一的老師來指導。
在這方面,我的兒子在語文閱讀和寫作上的進步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
我的兒子從小看書很多,也很喜歡看書學習,但上初中以后,在閱讀和寫作上明顯吃力。由于我們在具體的學習指導上沒有能力幫助孩子,于是就找孩子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商量對策。經過班主任老師半年的個別輔導,又參加了一個知名的作文班,孩子的閱讀和作文水平明顯提升。作文由原來的三十六七分,提高到四十五六分。
分析我家孩子的情況,不是他的基礎知識不扎實,也不是他的字詞和語言基礎沒掌握好,而是他沒有找到打開閱讀和作文通道的那個“按鈕”。經過老師的指點,這個通道打開了,也摸著了路子,以前的功底就都顯現出來了。
由于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偏科的原因也會有很多,需要我們家長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去具體分析,只有找到原因對癥尋找方法,才是解決偏科問題的根本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