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在今天,現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肯定會被國家發改委拒之門外,單是他的“中專”學歷就會成為他進入國家發改委大門冰冷的“擋路牌”。
在10月24日結束的公務員招考中,國家發改委招考的37個主任科員及以下的職位全部要求研究生(Q吧) (碩士)及以上學歷。而在其他中央國家機關的職位招考要求中,對高學歷的要求也非常突出,80%以上的職位都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
今年1月21日,在福州召開的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工作會議上,中組部副部長、人事部部長尹蔚民說,近幾年中央國家機關新錄用的公務員,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比例保持在99%以上。
據統計,從2003年以來,全國各地共錄用了33萬公務員。中央國家機關新錄用的公務員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比例一直保持99%以上,其中碩士畢業生占53%,博士畢業生占4.3%。
誠然,高學歷對于優化公務員結構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從人才選拔機制上看,學歷也成了橫亙在公務員和職業院校學生之間的一道鴻溝。
目前,國家公務員錄用標準主要依據是1994年國家人事部印發的《國家公務員錄用暫行規定》。在這個《規定》的報考資格中,并沒有對報考公務員做出學歷限制。而按照相關規定,只要具備必備能力與基本政治素質,符合法定的公務員報考資格和錄用標準,任何公民都有報名參加公務員考試的權利。而把報考條件定為只有本科以上才能報考,就人為地剝奪了那些職業院校畢業生參與國家公職的權利。
職業教育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工作中已經處于戰略地位;“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在今年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寫入了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
近年來,職業教育也得到了壯大和發展。2007年,中等職業教育的招生規模已占高中階段招生總數的48.3%,占整個高中階段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職業院校在校學生達到861萬人,約占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和在校生數的一半。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這些年,職業教育仍是在歧視和偏見中“長大”。很多地方政府對職業教育重視不夠、投入不夠,從整個教育體系的資源分配上都存在著輕視、忽視職業教育的現象。也正如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第一人”的潘懋元教授所擔憂的那樣,國家在實施職業教育發展的戰術上與正確的戰略相矛盾,政策明顯不配套。例如:低投入,高收費;招生錄取,先本后專;錄用人才,學歷劃線。
此外,在人才選拔機制上,一個社會要想形成有序的、公平的競爭機制應該唯才是舉,而不應以學歷為死杠桿人為地加以限定。在以學歷導向的政策前提下,目前很多用人單位,尤其是政府機關、國企、事業單位,都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高職生不管能力如何都一律免談。一方面是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一方面是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在社會的競爭中尋找不到出路,處于弱勢地位。理想和現實的激烈沖突只能加劇家長和考生對職業教育原有的錯誤的觀念,即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出身低人一等,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在職業生涯中也缺少上升的空間。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公務員招考制度的學歷限制把職業院校畢業生“低人一等”的思想強化了,并且使之制度化。這不能不說是職業教育發展中的悲哀,而這些政策上的短視行為必將制約職業教育的發展。 事實上,在實際工作中,很多職業院校的畢業生都能夠獨當一面,并在實際工作中具有很強的管理水平,而且這些高職畢業生在未來的工作中也有進一步深造的訴求。
如果能夠在中央國家機關的公務員招考中,釋放出一定名額給職業院校畢業的學生,或者,在招考條件中,并不人為設定“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門檻,而是通過公平競爭獲得職位。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制度本身的象征性意義將產生積極作用,而這對職業教育的發展來說一定能夠注入巨大的推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