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2日《唐山大地震》公映以來,按照現在的統計這個電影的票房可能創出國產電影的新高,首日的3600多萬的票房甚至超過了美國大片《阿凡達》,如此驕傲的票房,我希望能夠給中國電影注入一針強心劑,希望中國電影從此能夠撅起來,至少不至于讓全國的電影院都指望美國的那幾個大片過日子。
就拿我和我所在的石家莊這個城市來說吧,在同事們中間我算是看電影多的,每年一家三口總要消耗掉20張以上的電影票;但是能夠和我一樣經常(也不算經常)到電影院看電影的同事,確是鳳毛麟角,前兩天看《唐山大地震》首映式,鄰座的老哥竟然說他十幾年沒進過電影院了。由此我想到了石家莊電影院的票房,一定是十分的可憐。
中山路是石家莊繁華的街道,老早的石家莊市人民影院地處中山西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我正在石家莊上學,那時候經常到那里看電影,如今這個影院經營每況愈下,近到哪兒看的時候,已經變成了一個大樓,名字盡管和文化有關,但是離電影院已經相去甚遠了。據說前些年衡水的習三內畫藝術有限公司與這家影院合作,現在建成的“習三內畫博物館”大概就是那時候的合作產物。盡管當初影院堅持“職工利益有保證、國有資產不流失、影院事業有發展”,但作為一個老影迷來說,多少還是有點失望,畢竟看電影還需要折騰半天才能到達放映廳,遠不如原來方便。但是如果能在看電影之余欣賞到具有河北特色的民間藝術,也算是一個絕好的補償。
這兩年電影票房不好,逼得這家老影院走上了改革之路,好歹他們占著優勢的地理條件,總算沒有被逼的家破人亡,闖過來之后,現在的日子過得也很精彩。和他們相比,石家莊還有兩家電影院,一家是原來的影樂宮(石家莊影院),現在主要靠電影票房支撐著,過得還算不錯;另一家是省電影公司主打的金棕櫚影城,只靠票房現在越搞越大,已經連鎖了好幾家放映廣場,我在他們新的影城(藝術中心影城)看《唐山大地震》的時候,巨幅的屏幕著實過癮。
市場就是這樣,逼得人沒有辦法了就要動腦子、想辦法,像人民電影院引進民間資本搞合作,僅僅是一個辦法,如果堅持原來的主業,像金棕櫚一樣,就需要有《唐山大地震》這樣優秀的電影來支撐。所以,國產電影的繁榮終才是影院大的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