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一建公司技校、洛耐技工學校的情況也大致如此。石油一建技校今年1700多名畢業生也全部被船舶、鍋爐制造以及工業設備安裝企業要走。
近日,記者連續走訪了我市七八所技工學校,了解的情況是,2008年的畢業生全部提前與用人單位簽訂了聘用合同。作為技工學校的行業主管部門——市勞動局職業技能開發科科長田平介紹,今年全市22所技工學校畢業生大概是1.3萬多名,幾乎都提前有了工作單位。雖然現在每天都會收到長江三角洲地區用工單位發來的招工傳真,但確實沒有生源提供給他們。
技工教育發展面臨不少問題
據了解,2000年以來,我市技工學校就業形勢開始好轉,2005年至今的3年,畢業生一直供不應求,當年的畢業生都是提前幾個月被用人單位挖走。田平說,目前,根據各方面情況分析,在未來五年內,技校學生供不應求的局面不會改變。發展技工教育大有可為。
從走訪中了解到,由于洛陽國有大中型企業眾多,多年來技工教育一直很受重視。全市22所技校固定資產達3.7億元,開設專業涉及機械加工、石油化工、冶金、建筑安裝等十幾個待業的60多個工種專業,已經培養出20多萬名技術工人,我市工人隊伍80%也來自技工學校。
但是,技工教育要想進一步做大做強,也面臨不少問題。一是許多國有大中型企業在改制過程中,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技校連同醫院、中小學等都推向了社會,技校運行和發展所需要的正常投入中斷。二是技校無力解決發展所需要的資金。三是全市22所技校,目前只有兩所是財政全供,其余均為自籌自支,說明大多數技校也得不到來自政府財力的支持。
據了解,投入的不足,已經使五六所技校面臨關門。一些生源較多、辦學條件較好的學校,采取了靠規模經營和舉債的辦法求得生存,例如有的學校核定的學生規模為800人,而目前在校生達到4000人。但一味擴大招生,需要的師資力量也多,許多學校外聘教師已經占到教師總數的1/3以上,使得學校面臨支出壓力越來越大,許多學校的負責人對學校未來充滿憂慮。
技工教育未來之路該如何走?
近幾年,洛陽技工學校在校生一直保持在4萬多人,在全省處于舉足輕重的位置。一些有識之士認為,辦好技工學校,發展技工教育,對于促進我市農村勞動力的高質量轉移,為洛陽工業經濟培養后備人才隊伍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采訪中,一些技校的校長提出,目前市勞動部門管理的技校22所,再加上60多所民辦的各類技校,全市技校達到80多所,技校過多,規模小,資源分散,專業設置重復,辦學水平不高,滿足不了市場對合格技能人才的需求。
業內人士認為,做大做強洛陽技工教育,除了整合辦學資源培育龍頭學校外,關鍵是解決投入不足問題。另外,可按照省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的實施意見》的規定,將用于支持職業教育的30%城市教育附加費和10%至20%的農村科技開發、技術推廣費和財政扶貧資金,拿出一部分支持我市技工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