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學生村官工程在全國開展,拿到畢業證書的大學生們走出校門,走進全國各地的鄉村,到中國基層的地方發揮才干,鍛煉自己。一般情況下,他們將以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村主任助理等身份,在村里工作3年時間。
三年之后,這些合同期已滿的大學生村官何去何從?有多少人能繼續留在農村?對于卸任的大學生村官,他們能否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諸如這些,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擺上政府的議事日程,也擺在大學生村官的面前,也受到在校大學生的關注。此類問題能否較好的解決,關系著大學生村官工程的健康發展。
兩名大學生村官去留的樣本
三年前,杜雯走出中國農業大學的校門,成為北京市平谷區一名大學生村官;三年后,她成為北京市朝陽區一名公務員,村官成為她人生經歷中的一頁。
杜雯是一個城市長大的女孩,家在河北石家莊。考入中國農業大學后,她對農村、農業問題有了更多的思考,大學期間,她曾奔赴甘肅貧困山區支教,主編了《農民子女教育手冊》。這本書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杜雯還收到溫 家寶總理的一封親筆信,溫 家寶在信中說,“你們在校期間就能夠想到和做到為農民服務,確實體現了農大學子情系鄉土、回報鄉親的赤子情懷,在你們身上,我看到了當代大學生的希望”。
2006年春天,杜雯響應政府的號召,成為北京平谷區的一名大學生村官,擔任黨支部書記助理。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村莊,杜雯想方設法與村民溝通,在不長的時間內認識了很多村民。她利用村民學校舉辦培訓班,在村里辦起了“青春知音”廣播站,組織“小手拉大手”活動。由于出色的表現,她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大學生村官,還參加了優秀大學生村官宣講團,到北京高校巡回宣講,并受到國務委員陳 至立、教育部長周濟的接見。“當初報名做村官的時候,我沒有多想三年之后的就業問題。我覺得即使不做村官了,找一份工作也是沒有問題的”,10月16日,杜雯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在中國農業大學學習的時候,我對農村有了更多的了解。當時主要的想法是為新農村建設服務。”杜雯不否認,國家的大學生村官政策,也是她的一個定心丸。北京市許諾,北京高校外地大學生生源做北京村官,連續兩年考核合格的,可以將戶口遷入北京。在校期間已通過北京市國家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的,筆試合格證書有效期可延長至三年合同期滿后的六個月。
2009年夏天,杜雯的三年大學生村官任期已滿,去留成為一個必須選擇的問題。當時,大學生村官的續聘期只有一年。這意味著,杜雯即使續聘后留在村里,下一年仍然面臨著找工作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杜雯正好有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的合格證書,北京針對持有此證書的人員進行了一次考試,她從而被錄用公務員。
杜雯說,“三年大學生村官經歷,將是我一生的寶貴財富。我作為一名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為村里做了一些事,實際上做得很少很少。相反,我從這段經歷中得到了許多許多,學會如何開展基層工作,如何與村民打交道”。
杜雯選擇了“去”,而她的校友黃騰宇則選擇了“留”。原籍重慶的黃騰宇2005年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到北京平谷區馬坊鎮塔寺村做了一名村官。年輕的黃騰宇到這個陌生的村子里,對口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大學社會實踐經驗使其很快融入其中。除了日常工作,他想方設法為村民辦實事,村里許多人閑著沒活干,他組織人員成立保潔公司;村里致富門路少,他關注搜集商機商情,把自己當成村民增收致富的“軍師”。
2008年6月,黃騰宇的三年大學生村官合同已到期,又續聘了一年。2009年夏天,續聘期已滿的黃騰宇又一次面臨去留選擇。在考取專項事業編制之后,他被分配到平谷大興莊鎮西柏店村掛職黨支部副書記。名義上是事業編制,他仍在村里工作,許多村民仍把他當成大學生村官。
黃騰宇所選擇的“留”,其含義是留在了基層,留在了農村,扎根服務于新農村建設。
大學生村官任期滿后是去是留?
大學生村官能不能扎根農村?該不該扎根農村?
記者發現,從目前的制度設計來講,大學生村官并不是一種長期固定的職業,其有一定時間的合同期,一般為三年。三年合同期滿后,大學生村官可以續聘繼續做村官,否則就要選擇其他職業。換句話來講,如果大學生村官成為一種長期固定的職業,全國每個村都有大學生村官后,將無法吸納新的大學畢業生,大學生村官工程難以長期持續下去。
從目前的機制分析,大學生村官工程擔當的重任有三個方面,一是減輕大學生就業壓力。農村地區,特別是基層的村莊,往往被找工作的大學生排除在外,如果農村每年能吸納大量高校畢業生,對大學生就業有很大的緩解作用。二是服務新農村建設。21世紀的農村已不再是刀耕火種的簡單勞作,極需要各類人才推動農村地區的發展,大學生村官恰恰可以擔此重任。同時,這些大學生村官合同期滿后,也有許多人留在農村鄉鎮、村莊,他們將持續為新農村建設服務。三是鍛煉大學生村官,為國家培養有基層經驗的人才。大學生缺乏基層經驗,已成為大學生個人發展和國家人才戰略的一個問題,不論在行政機關工作,還是個人創業,基層經驗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由此分析,大學生村官任期滿后是去是留,沒有對錯之分,都符合大學生村官事業的要求。從現實的政策來講,國家支持卸任的大學生村官考公務員、自主擇業、另行擇業,也反映這一問題。
前不久,北京的一家媒體報道,北京市首批1946名合同期滿大學生村官92%走了上新的工作崗位。走上新崗位的1792人中,有385人被錄用為公務員,254人被事業單位錄用,450人被企業錄用,129人被錄用為鄉鎮專項事業編,137人續聘,313人被聘為社區工作者,22人自主創業,23人考研升學,79人采取編外用工等形式靈活就業。對于目前尚未就業的154人,北京市將采取逐人登記、重點跟蹤等服務措施,為他們積極推薦就業崗位。
卸任大學生村官何去何從?
對于大學生村官來講,或早或晚,大多數人要“去”,要離開村官這一位置。即使要扎根農村的大學生村官,也將以其他形式留在農村。
這樣,合同期滿后能找到什么工作,成為大學生村官關注的問題之一。曾幾何時,有的人認為大學生村官約等于公務員,合同期滿后會轉成公務員;有的人認為考錄大學生村官后,國家一定會給安排待遇不錯的工作。從現在的政策來看,大學生村官不等于公務員,已成為一個確定的事實。雖然大學生村官考公務員有諸多優惠政策,但并不意味著大學生村官一定會轉為公務員。
一位不透露姓名的大學生村官稱,他來自福建省的農村,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后到北京農村做了一名村官,2010年他的大學生村官已經到期,他面臨著重新找工作的問題。他告訴記者,“我想明年報考國家公務員,但我現在還是一名村官,村里的事情還需要我花時間去做”。北京市朝陽區曾對區內 62名大學生村官進行調查,準備報考公務員的有 38人,打算繼續學習深造的有13人;預備繼續服務基層的有9人;暫未確定的2人。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公務員包括鄉鎮政府工作人員,一部分村官想報考鄉鎮公務員,實際上還是留在鄉鎮工作。
2006年以來,北京市3年間共選聘大學生村官8136人,基本實現了“每村有兩名大學生”的目標。北京市有關人士稱,北京大學生村官數量將實行動態平衡,每年離開多少將要補充多少。可以確定的說,在全國范圍內,每年將有為數不少的大學生村官面臨擇業問題。
今年,郵政儲蓄銀行北京分行接受76名村官到銀行任職,14名大學生村官被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錄用為后備法官。村官受到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的青睞。
從現在的情況看,大學生村官找到一份工作并不太難,政府也有一些相關的政策。據報道,北京市大興區今年有20名卸任村官參加了社區工作者面試,20名村官全部通過,如果被正式聘任后,每個月扣除各種保險費后,工資在1200元左右。
行政機關、事業單位、企業、鄉鎮專項事業編、社區工作以及考研等,是大學生村官的主要選擇方向。對于中國方興未艾的社區工作來講,社區工作將需要大量人員補充。
大學生村官“出路”問題受政府關注
大學生村官期滿后何去何從,這一問題不僅受到村官的關注,也受到政府的關注。
為了吸引優秀大學生到村官隊伍,北京市對大學生村官的待遇和“出路”問題有明確規定。被聘任為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村委會主任助理的高校本科畢業生,其薪酬第一年平均每人每月2000元,第二年平均每人每月2500元,第三年平均每人每月3000元,并按照國家和北京市有關政策,為其繳納各類社會保險;非北京生源的北京高校畢業生,聘用后連續兩年考核合格者,經有關部門批準,可轉為北京市戶口。“出路”問題的規定有:在校期間已通過北京市國家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的,筆試合格證書有效期可延長至三年合同期滿后的六個月,合同到期如用人單位需要,經面試合格,可優先錄用為北京市國家公務員等。
從2006年開始,大學生做北京的村官往往需要競爭,優秀的大學生才可能被錄取。據統計,2006年至2008年,大學生村官的考錄比例一直在6比1左右。2009年,北京市計劃選聘大學生村官1600人(后實際選聘1847人),有近2萬人報名競爭,考錄比例首次達到了12比1,成為歷史高。
中組部等12個部門曾聯合下發《關于建立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長效機制的意見》,為大學生村官“出路”提出了5點意見。一是鼓勵大學生村官擔任村干部;二是推薦大學生村官參加公務員考試;三是扶持大學生村官自主創業;四是引導大學生村官另行擇業;五是支持大學生村官繼續學習深造。
北京市對大學生村官政策也進行了調整。以后,大學生村官在三年合同期滿后,進入村“兩委”班子、考核合格者,可以續聘下一個三年任期。而此前,大學生村官續聘比例僅為10%,而且聘期只有一年。有媒體稱,這有利于大學生扎根農村,發揮大學生村官的作用。
目前,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已開始報名,這次中央機關招考的一個特點是,加大從基層和生產一線錄取公務員的力度。中央機關及其省級直屬機構用于招錄具有二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人員的計劃數比去年提高了20個百分點,總體可達到70%以上。例如,中共中央辦公廳招錄21個職位27個名額,其中15個職位21個名額要求基層工作年限為“二年”,只有6個單位6個名額不要求基層工作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