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09年,全國有600多萬高校畢業生面臨就業問題,求職人數大幅增加;而受2008年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的影響,人才市場進入了寒冷的 “冬季”。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如何度過這個“寒冬”?不少應屆畢業生已經紛紛啟動各自“接招預案”,除了中規中矩地應聘求職外,職業思路轉型、考公務員、考研、職業培訓、充電等等都被填入了備選項中。對于環境的驟變,專家建議,一方面,可根據自身情況適當放低薪水要求,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提前做好步入社會的準備,“深挖洞,廣積糧”,例如通過職業培訓等手段切實提高自己的求職競爭力。利用休息時間進行充電,來彌補自己的零經驗或專業上的劣勢,在應屆生中成了熱門。
無工作經驗難以滿足企業要求
海南瓊州大學2008屆畢業生張佳男同學,擠過招聘會,在網上“海投”過,進入好幾家公司進行過面試,但結果都難如人意。當面試考官拋出一系列專業問題,要求張佳男給出解答方案時,他感到自己大學三年計算機應用專業白學了,發現想象與現實有很大的差距。大專三年學的多是理論知識,很少接觸到實際操作,而面試考官問的恰恰都是實際操作的問題。一場面試下來,能回答上的問題只有一兩個。遇到張佳男同學這種情況的大學畢業生不在少數。業內專家分析,大學教育側重于理論教學,學生實踐的時間太少。而現實中企業需要的是有經驗的員工,上崗就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人才,特別是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閑置的有經驗的勞動力增多,企業不可能也不愿意花時間培養應屆生。這就導致了大學生難以找到一份好工作。
參加職業培訓先增值再就業
據IT培訓機構相關負責人介紹,面對金融危機就業形勢的嚴峻,很多大學生選擇先培訓獲取實際操作經驗后再就業。張佳男同學就是其中一個,經過數次找工作碰壁,他踏進北大青鳥信獅學校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脫產學習,不僅取得了信息工程師認證,更重要的是學到了許多專業技能。當再次參加面試時,張佳男信心倍增,順利通過,覓得一份稱心的工作。張佳男說,他們培訓班有28名同學,大部分都是因為實際操作能力不強,而選擇先充電再就業的。“參加培訓班的課程與學校相比更貼近市場、更實用,符合企業的實際需要。培訓班還專門開設了教授面試技巧職業規劃的COT課程,對我們找工作也是大有益處。”
畢業后先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現象,在IT學科的大學生人群中逐漸普遍起來。對于這種現象,即將踏入大學四年級的王宏偉這樣理解:“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想要出人頭地就得比別人掌握更多的技能,比別人在同一領域里更專業。未工作,先為職業投資,恰恰能讓我們有高人一籌的資本。” 王宏偉同時表示,班上已經有超過一半的人開始參加各種IT培訓和認證考試。
|